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I:策展緣起與發展脈絡
瀨戶內國際藝術節自2010年起舉辦,由公益財團法人福武財團理事長福武總一郎擔任製作總監,國際策展人北川富朗擔任藝術總監,以「海之復權」為策展主題,號召藝術家與民眾共同思考瀨戶內海的未來。

瀨戶內海是位於日本本州、四國與九州之間的廣大海域。根據日本《瀨戶内海環境保全特別措置法(瀬戸内海環境保全特別措置法)》之定義,瀨戶內海的面積為23,203平方公里,其中坐落著700多座大小島嶼,往來船隻在各島停泊補給,因此自古以來瀨戶內海便是日本重要的交通動脈。

10世紀前後,中國海商經由瀨戶內海,往來於兩國之間進行貿易活動。12世紀平安時代末期,源氏和平氏兩大家族為了爭奪權力而展開的源平合戰,瀨戶內海亦為戰場。室町時代後期,幕府權威衰微,「海賊眾」活躍於瀨戶內海,扮演保衛船隻航行安全、維護海上貿易與秩序的角色。進入江戶時代,雖然豐臣秀吉頒布了海賊停止令,海賊勢力退出歷史舞台,但瀨戶內海依舊在往來大阪與北海道的北前船航線中,發揮了關鍵的物流運輸、集散作用。直到明治時期為止,瀨戶內地區一直是運輸船及朝鮮通信使訪日的主要航路。

明治時代起,日本邁向現代化,瀨戶內海周邊城市與島嶼也因航運之便,開始發展紡織、人造纖維、化學工業、機械工業,成為重要的工業區域;二戰之後則加入鋼鐵、石化、汽車、造船、工具機等工業,帶來了驚人的經濟成就。
然而,從1980年代起,瀨戶內海的海運價值逐漸受陸運、空運取代。最著名的案例為1910年開航,往來岡山縣宇野港與香川縣高松港的「宇高航路」,受1988年瀨戶大橋通車影響,連絡船搭乘人次逐年遞減,從最盛時期一年高達400萬人次搭乘,至2019年只剩13萬人次搭乘,最後於2019年12月16日全面停駛,終結了109年的歷史。

此外,產業變遷加上金屬冶煉、非法產業廢棄物傾倒造成的環境污染,讓瀨戶內小島成為近代工業發展的犧牲品。搭船前往直島,可見直島北部的三菱綜合材料製鍊所,廠區排放的廢氣讓附近山丘光禿一片,花草樹木盡數枯萎。又如豐島產業廢棄物事件,豐島總合觀光開發公司自1978年起,非法在豐島西側非發棄置解體汽車、廢輪胎、碎金屬片等產業廢棄物,並任意焚燒,至1990年警方展開調查才獲得揭發。這起日本最大規模非法傾倒事件,已對豐島土地造成嚴重傷害,廢棄物的移除與整地工作於2023年3月10日終告完成,但受污染的地下水,仍未恢復正常。

「過疏化」的問題,也困擾著瀨戶內海的大小島嶼。二戰之後,日本快速都市化,人口大量往都市遷徙,也讓各島人口流失、高齡化。許多島嶼65歲以上高齡人口佔比超過七成,農漁業等重要產業因無人接班,造成產值下降、經濟疲弱不振;再者,幼年人口不足,使許多國中、國小廢校,加速青年人口向外遷徙,公共運輸班次縮減,如此便形成惡性循環,使得各島逐漸失去了應有的活力。
因此,瀨戶內國際藝術節自2010年起舉辦,由公益財團法人福武財團(公益財団法人福武財団)[1] 理事長福武總一郎擔任製作總監,國際策展人北川富朗(北川フラム)擔任藝術總監,以「海之復權」(海の復権)為策展主題,號召藝術家與民眾共同思考瀨戶內海的未來。藝術家來到島嶼,充分利用各島獨特的歷史、文化、地景與物產,與在地居民共同合作,創作出彰顯當地特色的作品。遠道而來的旅行者透過鑑賞藝術創作,感受當地獨特的風情,同時觀光消費也活絡了地方經濟。更重要的是透過外地人的眼光,使居民重新發現其土地與文化之魅力所在,喚醒民眾對於故鄉的熱愛,最終希望「讓島上的年長者展露笑容、讓地方恢復自豪,進而構築島嶼的展望」。

「海之復權」此一主題,反映出福武總一郎對於振興瀨戶內海的心願。其父福武哲彥創立福武書店 [2],曾於1985年與時任直島町長三宅親連提出打造「直島文化村」的構想;離世時也留下遺願,希望能在被工業化犧牲的直島打造一個露營場。因此,在1986年福武總一郎接任社長後,便購置了直島南端大片土地,1989年開始經營直島國際露營場。接著更以「倍樂生藝術基地直島」(ベネッセアートサイト直島)為定位,開始進行「直島藝術博物館」的營造計畫,1992年倍樂生之家美術館 (ベネッセハウス ミュージアム)開館、1998年家計畫(家プロジェクト)開始進行、2004年地中美術館開館,成為藝術祭發展的前身。

至於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藝術總監北川富朗,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部,1971年在東京創立「ゆりあ.ぺむぺる工房」藝廊(1984年改名為Art Front Gallery)後,便以製作人或策展人身份舉行各種藝術展覽 [3]。2000年起,北川富朗擔任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(大地の芸術祭 越後妻有アートトリエンナーレ)之藝術總監,在人口嚴重外流、經濟發展萎縮的新潟縣農村地區,嘗試以當代藝術進行地域復興。福武總一郎於2003年第二屆時前往參訪,打從心底感到震撼,便於2006年邀請北川富朗擔任藝術總監,2008年正式決定於2010年舉辦第一屆藝術祭,並開始籌備工作。
[1] 前身為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(財団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団),2004年於香川縣直島設立。2012年與財團法人福武學術文化振興財團(財団法人福武学術文化振興財団)、財團法人福武地域文化.藝術振興財團(財団法人文化.芸術による福武地域振興財団)整併為公益財團法人。財團理念為「透過文化、藝術,為發展充滿活力、個性豐富的地域社會做出貢獻」。
[2] 1955年由福武哲彥於岡山成立,起初出版中學用書和學生筆記本,後推出高中與中學函授教材,成為核心業務。1980年代出版小學與幼兒函授教材,後者即現今的「巧連智」(こどもちゃれんじ)。1986年福武哲彥逝世,福武總一郎接任社長,1995年以自創新字「Benesse」(為「好好生活」之意)將公司更名為株式會社倍樂生企業(株式会社ベネッセコーポレーション)。2009年轉型為控股公司,全名為株式會社倍樂生控股(株式会社ベネッセホールディングス)。現任社長為小林仁。
[3] 北川富策劃代表性之展覽包括:高第展(1978-1979)、給孩子的版畫展(1980-1982)、不要字母!國際美術展(1988-1990)等。地域發展的實踐包括: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三年展(2000-)、新潟水與土藝術祭(2009)、瀨戶內國際藝術祭(2010-)、房總里山藝術祭ICHIHARA ART x MIX(2014-)、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(2017-)、奧能登國際藝術祭(2017-)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