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VI:成功因素(3)
安排在瀨戶內海的旅遊,不只有搭船這個選項,還需要靈活運用步行、單車、公車,甚至火車等多種交通方式,在在考驗著遊客的規劃能力與緊急應變能力。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實行委員會則透過完善的旅客服務規劃與整備,解決旅客安排行程的問題,享受無縫的旅遊體驗。

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關鍵成功因素,可歸納為八點。本文接續成功因素(1)、成功因素(2)等文章,探討第五、六項成功因素。
五、具有挑戰性的跳島行程
跳島(island hopping)是指在島嶼之間進行一系列較短的行程,對於海島型的觀光景點,旅客便經常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旅遊。瀬戶內海地區有超過700座大大小小島嶼,因此許多旅遊書籍也建議讀者可以採取跳島旅遊。然而海路交通不像陸路有許多交通工具可以選擇,瀨戶內海上的情況是,航線不少卻非島島相連,航班時間與搭乘人數也有一定的限制,甚至要看老天爺吃飯,如果風浪太大,船班也有停駛的可能。
安排瀨戶內跳島行程時的挑戰如下:
- 瞭解航線與船型:
各島嶼的航線是由不同的船運公司營運,不同航線也有不同船型的客船提供服務,有的是能搭載數百人的渡輪,有的是只能搭載數十人的高速船;就算是同一航線,也可能同時有渡輪及高速船提供服務,如高松港—直島宮浦港可搭乘渡輪或高速船,但高松港—直島本村港僅有高速船。因此旅客必須先做好功課,了解航線、船型、時刻表等資訊。
舉例來說,男木島與女木島只有一條從高松港出發的航線,船隻先抵達女木島、再抵達男木島,停留20分鐘後,沿原路返回女木島、高松港。負責此航線的雌雄島海運使用的是能載運250人的渡輪提供服務,所以將這兩個島安排在同一天跳島是較為理想的規劃。

- 港口位置決定抵達後行程:
較大的島嶼可能有多個客船港口,港口不同,不僅航線有所差異,港口位置也會決定旅客下船之後的旅遊動線安排。例如直島有宮浦港與本村港兩個客船港口,豐島則有家浦與唐櫃港,至於小豆島有7個客船港口,包括土庄港、土庄東港、池田港、草壁港、坂手港、福田港、大部港等,若要遊玩小豆島的三都半島,最好是利用池田港進出;若要前往醬之鄉,則搭船到草壁港,較為方便、順路。
- 高速船要領整理券:
因為高速船的搭乘人數僅有數十人,在藝術祭的尖峰時段或假日經常會出現客滿的情況,因此船公司便會在船班開放售票前發放「整理券」,以便控制搭船人數。整理券的功能類似號碼牌,旅客必須先索取整理券才能購票。因此有時就算準時抵達港口,整理券卻早已被索取一空,這時就只能搭乘下一班船;若下一班船需要再等待1至2小時,原先規劃好的行程便會被打亂。

4. 上島後的巴士安排:
在抵達島嶼之後,如何安排島嶼上的巴士班次也考驗著旅客的規劃能力。小島巴士班次原本就少,但在巴士公司細心安排下,通常在船班抵達港口後5至10分鐘內,便有一班巴士從港口發車載運旅客,藝術祭期間更會加開巴士班次。不過偶而也會出現船班誤點抵達港口,造成旅客無法順利搭上原訂搭乘的巴士。
- 天候不佳航班停駛:
雖然瀨戶內海屬於內海,風平浪靜,船隻行駛其中,安穩度相當高,但也可能遭遇風浪太大的情形,如颱風侵襲。此時船身容易受風浪影響劇烈搖晃,尤其是高速船因船身較小,航行上更為危險,為了安全起見,船公司便可能臨時發布停駛公告。萬一遇到這種倒霉情況,只能趕快調整行程改去其他地點(或向上帝、媽祖祈禱讓風浪變小)。
- 趕搭末班船:
跳島旅行安排行程中最重要的一點,是如果沒有要在島上住宿的話,務必要搭上離開島嶼的最後一班船。有朋友曾經因為遇上日本五一黃金週,遊客太多,女木島末班船客滿上不去,因此只好和其他未搭上船的人,一起叫了海上計程車(即包船)返回高松。海上計程車小型船隻最多可搭載12人,女木島—高松單程費用為11,000至12,000日圓/艘。當然,趕不上末班船還可以考慮在安靜的小島上住一晚,但原本已預訂好的住宿就只能當天取消。

總而言之,安排在瀨戶內海的跳島旅遊,不只有搭船這個選項,還需要靈活運用步行、單車、公車等多種交通方式,秋季展期至本島、高見島、粟島、伊吹島參觀更需要利用火車。這都考驗著遊客的行程規劃與緊急應變能力,非常具有挑戰性。
六、完善的旅客服務規劃與整備
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實行委員會協同志工小蝦隊,與高松縣政府、各會場所在地市町政府、高松機場、JR四國、高松琴平電氣鐵道、巴士業者共同合作,在每個服務節點提供旅客完善的服務。例如,旅客搭乘飛機抵達高松機場後,便有服務人員指引藝術祭旅客至購票機購票,並引導排隊搭乘利木津巴士前往高松港。原本高松機場利木津巴士只行駛到高松車站,但營運業者琴電巴士特地延駛到高松港旅客服務中心,減少遊客尋找、移動的時間。
旅客抵達高松港旅客服務中心後,若有任何旅遊問題,現場有擅長中文、韓文、英文、法文的工作人員或小蝦隊志工提供解答,不管是前往各島的船班時刻與費用、需要在哪裡購票、在哪個碼頭候船,或需要安排住宿,都可以得到即時且正確的回覆,解決旅客安排跳島行程的問題。

旅客抵達島嶼下船後,各島港邊也設有案內所。雖然島上案內所擅長英文的人員較少,但還是會熱心地回答旅客巴士運行時間、作品開放時間與費用、行程與住宿安排等相關疑問。前文提及,有朋友因為遇上五一黃金週,遊客太多,無法搭上回高松的末班船,最後是由女木島遊客中心的工作人員提供協助,聯絡海上計程車,才能順利返回高松。
在指示方面,由於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幅員廣大,為了避免旅客迷路,從港口與巴士站到作品所在地的沿線岔路口,都設置了清楚的指標,指示作品與停車場位置。作品入場處也會放置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藍色關東旗,適時引導旅客。在春、夏會期結束後,各島嶼也會檢討指標、指示是否清楚,若有容易誤導旅客之處,在下個會期開始之前便會進行修正。

關於交通的整備,因藝術祭期間大量旅客湧入,為了載運旅客前往各島嶼,實行委員會協調船公司,針對既有航線增加班次,並開設會期中的臨時航線。島內交通也因為要確保居民的使用權利,巴士業者不僅加開班次,直島、豐島、小豆島、本島等島嶼也新增巴士路線。為了方便開車的旅客停車轉乘客船,高松港邊特地開設了作品鑑賞護照購買者專用停車場,丸龜港、多度津港、須田港、觀音寺港等秋季島嶼會場出入港,同樣於會期間增設臨時免費停車場。
至於資訊提供,除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官方網站之外,實行委員會在開展之前都會出版日文導覽手冊,第三屆也出版英文版手冊,將交通、飲食、住宿,與展品地圖、開放時間等資訊清楚列出,方便旅客按圖索驥。再者,各島嶼案內所也會提供即時資訊,例如當天船班是否停駛、作品是否開放參觀、餐廳是否營業等,這些資訊通常會寫在案內所的白板上,供旅客參考。此外,各島也會發送導覽地圖,島上的導覽地圖通常比官方導覽手冊更為清楚,也更便於攜帶、翻閱。為了方便旅客使用網路查詢資訊,自2019年第四屆藝術祭起,也在服務中心、各島嶼案內所、主要作品、主要航線船內提供免費WIFI。

從上述種種面向,都可以看到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之細緻與用心。實行委員會不僅關注藝術作品的設置與表達,更致力於讓旅客享受無縫的整體旅遊體驗。